为进一步完善优秀项目成果数据库,推动供给端与需求端更好的对接,同时也为宣传和弘扬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市基金开展了2016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遴选工作。本次遴选分成三个阶段,第一,定量评价排序阶段,通过市基金项目成果评价系统,按照研究水平、应用水平、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对验收项目进行定量评价、排序。第二,综合排序阶段,根据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和专家验收意见,结合依托单位推荐和定量评价排序,确定87项项目成果和50名青年人才进入下一轮评选。第三,专家评审阶段,同行专家根据项目成果学术水平、科学价值或应用前景,记名投票评出30项优秀成果;根据市基金项目对本人的推动作用及项目成果的影响力,记名投票,评出15位优秀青年人才。其中我中心徐冰副教授申报的《中药丹参酮提取物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无尺度建模》(项目编号:7154217)入选为优秀青年人才项目。
本次优秀成果汇编申报条件较为严格,要求35岁及以下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论文高引或是对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强推动作用;对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项目成果已应用或具有应用前景的,如实现专利等成果转让与应用,形成相关行业规范标准等。基金办对入选项目将优先推荐其与市科技计划项目进行对接,促进成果价值利用及人才培养。
附1:个人简历
徐冰,男,2013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获博士学位,2013年至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工作,2016年起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与先进工艺控制。
附2:项目简介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生产以检验控制(QbT)和人工经验为主,中药产品质量可控性差已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在其指南文件ICH Q8中提出“质量源于设计(QbD)”,将药品质量控制模式前移,即从传统的以检验为主的制药过程到以科学和风险为基础并经过详细研究和理解的生产过程。实现QbD的核心在于通过数学模型表征药品处方、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产品质量属性之间的多维组合与相互作用,进而开发工艺设计空间和基于设计空间的质量控制策略。
在市基金项目“中药丹参酮提取物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无尺度建模研究”(项目编号:7154217)的资助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冰副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通过过程模型理解认识中药制药过程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符合中药特点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优化方法,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在各工艺环节间的准确传递,并从根本上实现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以混合效果好、制粒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在药品生产中应用广泛的高速剪切湿法制粒(HSWG)为研究对象,课题组从HSWG过程机理机制的角度考虑质量传递变化规律,创新性的建立了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无尺度建模技术,从过程机理机制角度阐释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中颗粒质量的形成规律;同时创新性的开发了基于无尺度模型的放大技术,解决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放大困难的问题,确保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在不同生产规模下产出具有稳定质量的颗粒产品,实现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控制。上述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所形成的质量信息快速获取技术和无尺度建模技术,有助于深刻理解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质量形成规律,促进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提高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课题组实施所形成的粉末、颗粒无损快速评价技术,过程建模、控制和优化技术,已在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固体制剂车间的混合、制粒环节投入使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批内和批间一致性。
在市基金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研究成果在Particuology、Spectrochim Acta A、Anal Method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在《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
个人感言:承担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对本人成长和发展历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市基金的申请,促使自己进一步思考、凝练了研究目标,确立了研究方向;二是市基金提供了研究资金上的支持,作为青年学者,该项目犹如雪中送炭,为本人的科研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是通过参加市基金组织的项目交流活动,使自己的学术视野更加开阔,研究更加富有灵感。